
- 课程简介
- 全部评论
课程介绍
胆汁淤积性肝病(cholestatic liver diseases)是一组与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,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形成、分泌和 (或) 胆汁 排泄异常引起的肝脏病变。胆汁淤积(cholestasis)是指胆汁合成、分泌异常,以及肝内外胆管中胆汁流动的机械性或功能性障碍,继而使得胆汁成分入血的症状。
肝内胆汁淤积 (IHC) 不等于胆汁淤积性肝病(CLD),肝内胆汁淤积(IHC)不等于黄疸,目前显性或者严重黄疸才理解为 IHC,多种肝脏疾病类型可能伴发 IHC,持续 IHC 导致肝功能不可逆损伤及严重并发症,长期 IHC 诱发肝硬化、肝癌。
那么肝内胆汁淤积与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差别?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是什么?肝内胆汁淤积一定伴有黄疸吗?胆汁淤积的常见原因有哪些?肝内胆汁淤积的危害有哪些?
2016 上海肝病国际高峰论坛暨「肝功能衰竭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诊治新进展」学术研讨会上,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尚佳教授,与大家讨论了《肝内胆汁淤积的发病机制及危害》。
尚佳 河南省人民医院 感染科
中华医学会第六届肝病学会常委,中华医学会第十届感染病学会常委,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肝炎学组副组长,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委员,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肝衰竭与人工肝专业学组委员,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药物肝学组委员,中华医学会河南省肝病学会主任委员,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常委,全国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专家。
《中华传染病杂志》、《 中华肝脏病杂志》、 《 临床肝胆病杂志》、《 中国病毒病杂志》等杂编委,参与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第 2 版《传染病学》教材等专著5部,参与国家「十一五」、「十二五」等多项重大专项研究。
网友讨论